來源:補壹刀
執筆/胡一刀&小虎刀
東盟國家領導人無法前往美國,而導致計劃在28日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被無限期推后。
就在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布消息,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外長近期將訪問中國。
一個突然推遲,一個突然宣布來訪。
釋放的信號,似乎非常不一般。
不過,美國在東南亞和南海并未放松。
同樣是在28日,美國與菲律賓將舉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而且,根據相關平臺統計,相較于2020年,美軍2021年在南海的大部分軍事行動明顯增強。
東南亞正在成為中美博弈的特殊對象?
1
應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菲律賓外長洛欽、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將于3月31日至4月3日分別對中國進行訪問。
對于東南亞四國外長來華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表示,這四國均是東盟的重要成員,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伙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一直以靈活的方式同東盟各國保持經常往來和溝通,持續深化抗疫和復蘇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
汪文斌稱,四國外長來訪再次體現了中方同東盟鄰國間的親密友好關系,以及各方對推進中國東盟合作的高度重視。
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起步之年,中方期待通過此訪同各方共同落實好去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的成果共識。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周方銀告訴“補壹刀”,這說明在疫情沖擊以及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中國是周邊國家可以信賴的對象,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溝通頻繁、順暢,往往有很多具體成效。
四國外長連續到來,雖然容易引起人們的各種聯想,但它并不是東南亞國家在中美之間的站隊行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往往帶來務實的建設性成果。四國外長的訪華,相互之間的溝通,是雙邊關系中的積極因素,并有利于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合作。
中國不尋求東南亞國家站隊,偏偏有的國家恰好相反。
早在一個月之前,美國白宮曾宣布,拜登將于3月28日至29日在華盛頓主辦美國與東盟國家的特別峰會。
但是就在會議即將舉行的3天前,“Politico”新聞網站于當地時間25日引述四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的話稱,白宮已無限期推遲與東南亞各國領導人舉行的此次特別峰會。
這多少來得有些突然。
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此前還在一份聲明中,把這次峰會稱為是“歷史性的”。
她聲稱,“這次特別峰會將展示美國對東盟的持久承諾,認識到東盟在為該地區最緊迫的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并紀念美國與東盟建立關系45周年”。
但是,沒想到變化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對耕耘東南亞和發展與東盟的關系是十分重視的。在去年上任后,華盛頓就派出國務卿、常務副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乃至副總統哈里斯輪番到東南亞國家訪問。
去年10月,拜登還參加了東盟-美國視頻首腦峰會。在峰會上,他宣布了1.02億美元的新舉措,以擴大美國與東盟在一系列議題上的接觸,包括新冠疫情復蘇和衛生安全、應對氣候危機、刺激經濟增長等等。
而且,主辦這次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也是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
實際上,從東盟那邊而言,在3月上旬,柬埔寨外長就向路透社表示,一些東南亞領導人可能無法在白宮宣布的日期前往華盛頓。這其實就提出了推遲美國與東盟特別峰會的可能性。
而25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拜登還是期待所有東盟領導人到華盛頓特區參加美國-東盟特別峰會。所以,為了這個目標,美國國安委“正在與東盟伙伴密切溝通,以確定這次會議的適當日期”。
對于為什么這些東盟國家領導人不能都前往華盛頓,美國方面沒有說明,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一些東盟國家擔心到了美國后,會被華盛頓逼著就俄烏沖突問題表明立場,而且必須站在美國一邊譴責俄羅斯。
而且不少東南亞國家與俄羅斯在經濟、能源和安全等方面,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和往來,這時候跟著美國譴責或者制裁俄羅斯,顯然不符合自己的立場。所以避免站隊表態,是東南亞國家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