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補壹刀
執筆/胡一刀&李小飛刀
在美國頻頻逼中國和印度譴責俄羅斯的時候,中印卻站到了一起!
顯然,這讓美西方一些人和一些媒體不淡定了。
因為,這似乎成為美國在戰略上弄巧成拙的典型案例。美國太著急,導致動作變形。
由于這是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之后,中國外長首訪印度,所以對中印關系而言釋放了一個特殊的信號。
而美國一些媒體則擔心,華盛頓精心打造的美印日澳“四方機制”聯盟,會由此遭到弱化,甚至會影響美國“印太戰略”整體的推進。
1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于25日訪問印度。
英國路透社23日發出的這條消息,引起了國際輿論的關注。該報道援引一位印度官員的話說,“盡管中印雙方都還沒有正式宣布,但這將是兩年前中印邊界沖突導致兩國關系惡化以來的最高級別訪問”。
王毅這趟南亞訪問行程,先是在巴基斯坦出席了伊斯蘭合作組織會議,然后抵達阿富汗訪問,再從阿富汗于25日前往印度,并將于25日當天去尼泊爾訪問。
可以說是馬不停蹄。
這位要求匿名的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預計王毅將與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會面,雖然議程還不清楚,但預計會討論烏克蘭沖突問題。
關于這條消息,印度外交部不予置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23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他目前沒有任何信息可以提供。
2020年5月至6月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當時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等地,雙方邊防官兵發生了對峙。尤其是,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一場致命沖突,造成了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國士兵喪生。
從那之后,中印關系一度陷入緊張,印度邊境巡邏人員甚至在與中方人員對峙時,打破幾十年雙方一直遵守的規矩,開槍警告,十分危險。
之后,印度就限制許多中國公司在印度開展業務,而且還停用了數十款中國開發的APP軟件。
但是,中印兩國關系之間的“疙瘩”總是需要解開的,雙方也都有這個意愿。
本月11日,中印兩軍舉行了第十五輪軍長級會談。
從會談后發出的官方消息來看,雙方遵照兩國領導人關于盡早解決剩余問題的指引,坦誠深入地交換意見。雙方還重申,實現剩余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恢復西段實控線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并促進雙邊關系發展。
在此期間,雙方同意保持西段地區一線的安全與穩定。雙方同意保持軍事和外交渠道對話,盡快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也有分析稱,從印度方面看,由于2021年12月8日印度時任國防參謀長拉瓦特及其妻子乘坐的一架Mi-17V5直升機在泰米爾納德邦古努爾地區墜毀,導致拉瓦特等13人身亡。
而拉瓦特在印度軍中是對華“強硬派”的代表,而他的身亡,也讓這派的力量被削弱了。
所以,印度方面的對華氛圍也在發生改變。
2
當然,眼前的現實來看,中國和印度有一個非常大的“共同點”,就是在俄烏沖突發生后,都沒有跟隨美國及西方的腳步,一味譴責和制裁俄羅斯。
就因為中印都持勸談促和,保持中立的態度,美國及西方對中印都給予了輿論攻擊和外交施壓。
美國一些媒體宣稱,這是中國有意在關鍵時刻拉住印度。而印度也有邊境問題、軍備需求及“不結盟”傳統的戰略考慮。
自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后,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俄烏相關議題進行投票表決時,兩次都投下棄權票。而俄羅斯,則一直將印度視為友好國家。
自冷戰時期開始,蘇聯就與印度建立了外交和經濟關系。而且,當時巴基斯坦與美國關系密切,而印度靠著與蘇聯的走近,以及從蘇聯獲得的武器和安全幫助,維持著南亞地區的安全平衡。
直到今天,印度現役的航空母艦是從俄羅斯買的二手貨,而且經過俄羅斯人一手改裝才實現部署;印度在沒有國產核潛艇時,是從俄羅斯租借的核動力攻擊性核潛艇。再看看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斗機,幾乎俄羅斯制造占了三分之二。